- 暂无推荐内容
活动时间及地点:2024年7月26-28日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
大赛背景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子系统之一,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智能时代,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知识共创共享将越来越普遍,学习将在智能互联的环境中变得更加主动、更加有意义。未来的发展将整合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创造一个基于数据和开放资源的生态,教育尤其如此。
尽管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了机遇,但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仍然是不完全和不公平的,被排斥在教育机会之外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2年教育变革峰会上强调,教育正处于严重危机。疫情损害了世界上90%以上儿童的学习进程,半数国家削减了教育预算;贫困国家的10岁儿童中约有七成不识字,这些儿童要么失学,要么在学校几乎学不到任何知识;女童、流离失所者以及残疾学生在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困难重重,因而难以改变命运。不完全的教育扩张、不平等的教育扩张以及教育质量底下等教育危机亟待解决。
智能时代,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的紧急行动,确保教育的包容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并尽量降低道德和治理方面的潜在风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4年就提出,“全纳教育”是指“通过提高在学习、文化与群体交流中的参与度,及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并于2017年重申了确保教育包容性和公平性的重要性。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关于“教育的未来”全球倡议的报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呼吁我们在一个日益复杂、不确定和脆弱的世界中,一起重新思考教育。报告指出,面向2050年,我们应该共同行动,从教学法、课程、教师、学校以及教育机会这五个关键维度出发,重新定义和变革教育。2022年,130多个国家在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上承诺优先发展教育,依据各国国情,从减轻新冠疫情对教育中断的影响、加强教育系统抵御危机的韧性、解决教育排斥、教师职业变革、课程更新、数字化学习和转型、教育经费等方向出发采取行动,结束学习危机。
北京师范大学于2018年开始启动“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每年举办一届,旨在搭建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与国际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等密切合作,邀请世界各地的师生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解决方案,为人类拥有更好的教育机会而努力。
大赛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将联合国内外组织机构、高校与知名科技企业于2024年3月-10月举办第七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2024),目标包括:
1)在智能时代,深化不同群体(如教育者、学习者、政策制定者等)对教育设计的理解,思考未来教育的形态。
2)应用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新兴技术解决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增加认知维度,满足学生在复杂和不确定世界中的需求。
3)设计充足而有效的解决方案,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问题,满足弱势群体需求,确保教育的全纳性。
4)促进跨文化、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探索教育创新解决方案,共同建构教育的未来。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设计思维是教师和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本次大赛鼓励使用设计思维,边做边学,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可以运用设计思维从自己的视角提出有创意的教育设计方案,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展示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设计案例。
本次大赛可以看作是大学生、中小学教师及教育事业从业者们的一次探索性学习和创新过程。谈到教育设计,一些组织,例如联合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针对学习的“通用设计”,具体是指产品、环境、方案和服务的设计应该在无需修改或特别设计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让相关的群体都能使用。通用设计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并在充分尊重人的尊严、特殊情况的基础上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
本次大赛也将继续为跨国家、跨学段、跨学科的国际学习和交流提供机会,汇聚来自世界各高校、不同专业领域的有关未来教育的创意,增强学生的沟通和设计技能,分享各国教师和企业的优秀案例,创造跨空间的实践机会。我们还将继续在建立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教育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