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1078万考生奔赴高考的战场,湖北为期三天的高考已经结束,4000余万份高考试卷成绩,1078万考生的命运掌握在阅卷组老师的手中。

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已有40多年了,高考阅卷从以前传统的手改手核的方式,到现在的电脑无纸化阅卷。近几年,全国多省陆续试点人工智能阅卷。未来,高考或许会抛弃人工,让机器独立阅卷。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这40多年里,技术的不断突破,高考阅卷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你是否觉得高考阅卷变得更容易,考生是否得到公正对待呢?

1977年9月,全国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那时的高考,保密工作并不完善。一门考试结束,监考老师把收上来的答题纸摞好,用针线和牛皮纸装订起来,遮挡考生信息,封进密封袋。等到批改的时候,再发给阅卷老师。阅卷老师拿到答题纸,直接在答题纸上批改、核分。那时的阅卷制度也不完善,没有“双批”“三批”的要求。一份试卷由一位阅卷老师手改手核,就决定了考生的命运。一场高考下来,每个阅卷老师要批改逾千份试卷。为了减轻老师负担,也为了减少人为误判,1988年“光标阅读机”的设备应用高考阅卷,通过光学扫描和石墨感应技术,识别答题卡上的客观题答案,自动给考生打分。1990年,高考实行标准化考试,把考题分成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给光标阅读机处理,而主观题仍然由老师手改手核,为阅卷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高考的阅卷制度,评卷进入无纸化阶段。先进阅卷技术的普及,行业很快进入了光标阅读机的时代。

随着科技不断更新,2013年,全国高考实行网上阅卷,这种方式阅卷,更加快速。高速扫描仪设备登台亮相,扫描仪扫描整个卷面,在后台按区切割图片。客观题直接机读打分,主观题通过网络发给阅卷老师。这种由“扫描仪+网上阅卷软件”组成的无纸化阅卷系统,被各地教育考试院一直用到今天。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或许会成为解救阅卷老师的希望。

2005年,美国一家非盈利性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便推出了一个名为E-rater的机器评分系统,应用于GRE、TOFEL等考试。

2015年11月,科大讯飞曾在安庆、合肥等地的学校试点用AI批改作文。

2017年中考,湖北襄阳首次引入讯飞的人工智能阅卷系统。一年后,安徽首次把该系统应用于高考。

2017年,浙江外国语学院在一次考试中,用阿里的人工智能系统给11为外国留学生的中文试卷阅卷,并宣称AI阅卷准确率已超过人类。

与人工阅卷相比,AI不知疲倦、阅卷速度快,而且有标准统一,犯错几率也小。人工智能阅卷,是否被广泛应用高考阅卷,还有待检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AI阅卷方式距离我们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