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脑机接口被学术大佬齐踩,但我还是想夸一下这位梦想家
虽然学术大佬们表示新款脑机接口未体现神经解码进展,但还是要夸一下这位梦想家。他让技术变得优雅,更为人所接受。
作者 | 徐斯佳 “极客商人”埃隆马斯克举办的一场技术发布会再次引发热议。 会上展示了其2016年创立的Neuralink公司所研发的一款“新型脑机接口”(The LINK):一枚硬币大小的芯片样设备被植入小猪大脑,不到头发丝1/10细的电极与大脑多个功能区相连,将捕捉到的大脑信号无线传输到电脑,后者根据这些信息准确预测出了小猪运动时各关节的位置。
现场还展示了一款微创手术机器人,能将这种设备精确嵌入人的颅骨,并以每分钟192个的速度向脑组织中植入电极。整个手术在1小时内完成,人体无需全身麻醉,术后当天就能出院。
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少年利亚诺·平托通过脑机接口踢出了他瘫痪后人生中的第一球 | reddit.com
这样看来,无论从医学原理,还是设备功能上,The LINK其实并未展示突破性的成果。那为什么还会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呢? The LINK 确实讲了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其实The LINK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在于材料和工程技术上的创新,而这可能打破了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的壁垒。 马斯克并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科研人员,他是个很会说故事的商人,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更吸引人、更能推向市场。 外观上,The LINK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苹果公司的产品——充满简约之美。对比其他脑机接口设备,这枚仅2.3cm x 0.8cm的“颅骨硬币”足够精致小巧。更别说它还与时俱进地结合了多种人们熟悉的现代科技:无线蓝牙数据传输,手机app管理;24小时续航芯片,并支持10米以内的无线充电……可以说是相当体贴大众了。 而最重要的是,The LINK是一款优雅的植入式脑机接口。 以往研究大脑深层功能的植入式设备,要做开颅手术植入芯片,而且能植入的电极数量也非常有限,金属或者玻璃的材质容易引起排异反应。总体上创伤大,风险高,研究仅局限于小规模的动物实验。 而与之对应的非植入式的脑机接口设备,好比这种满脑袋插满电极的头套,从头皮表面采集信号。暂且不提这顶着一堆线的粗陋形象,关键是这样收集到的脑电信号容易被环境噪音干扰,精度大打折扣。
不会驾驶直升机不要紧,在大脑中下载一个程序,就分分钟搞定。|《黑客帝国》
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掌握大脑的信息编码模式,并在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直接进行高流量的双向信息传输。又或者,当我们对大脑的功能区域划分了如指掌后,对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情感问题,就可以选择只关闭负面的情绪来减轻痛苦了。
如果痛苦情绪可以像开关一样被关闭。| 《吸血鬼日记》 而这些是人类技术迄今无法企及的。人类可以编写电脑程序,来解读部分大脑信号,但对脑内信号的编码机制依旧知之甚少。 虽然马斯克声称The LINK的无线传输是双向的,外部信号能对小猪的大脑能产生影响,但到底是怎样的影响他也没说,咱也不敢多问,想必是会让小猪尴尬的。 人类大脑含有860亿个神经元,和无数的次级突触,The LINK的区区1,024个电极看得到的只能算是头上的一小片星空,而在那之外是无垠的宇宙。就算按照摩尔定律“每18个月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脑机接口要能全面收集人脑神经网络的信号,也得等到猴年马月了。 但好消息是,神经科学家们推算,当脑机接口产品能够同时监测100万个神经元的实时信号时,就足以达到用人脑操控交通工具、人机交互无需鼠标键盘,直接通过脑机接口传递信息的程度了。那么假设The LINK的1,024条电极,每条只测量一个神经元活动,距离理想中具备100万个神经元带宽的脑机接口,大约需要15年的时间,也就是大概2035年前后,这就有盼头多了。 十几年后的“脑机交互”,或许可以期盼一下。|来自网络 可能有人会说,和基因编辑技术一样,脑机交互达到一定境界后难免会引发安全性和伦理上的难题,这项技术是又一个“潘多拉”魔盒。 但无论如何,科技的进步势在必行。纵观整个人类的进化史,其实就是一部连续数千年的“人类认知史”。而眼下,人类文明要通往全新的高度,也只有建立在对大脑的认知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否则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信息量的接受和处理,对世界个体的了解终将令我们不堪重负。而只要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法则”依旧成立,能帮助人类适应时代变化的技术也将得以保留和发展,而无法适应的个体或技术也终将被淘汰。 (责编 高佩雯)
题外话:“极客商人”改造人类社会的野心 深挖了一番新型脑机接口的技术背景后,对马斯克的产品发布会的评价又出现了各种声音。有人称他展示的新型脑机接口为“人类下一阶段文明的钥匙”,也有人认为这和他既往的各个创业项目一样,科技外壳的华丽下实际并没有多少实质性亮点,而且在缺乏数据支撑的情况下,把还没有达到的功能吹嘘得太玄乎,对一些关键难题却避重就轻,实在缺乏学术的严谨态度。 但像上文中已经说到的,马斯克本来就不是传统的科研人员,他最擅长的是挖掘科技项目规模化商业推广的潜力。对于被他称为0.9版的The LINK脑机接口,当下最要紧的或许正是画个美好的蓝图,聚拢顶尖人才,吸引资金,继续技术攻关。事实上他确实在这么做,Neuralink公司创立才短短4年,却已经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并刺激了整个行业的加速发展。 这位净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科技发烧友”常常脑洞大开,语出惊人,大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的“壕”爽。 但难得的是,这位老兄并不是只在嘴上立flag,他吹的牛几乎都能变成现实,而且效率很高。从可回收火箭、太空互联网“星链”计划、地下高速隧道,到这次的脑机接口,马斯克那些大胆超前,科技感炸裂的创业项目都在不断为人们带来惊喜。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除了敢想敢做不差钱,国家的基础科研实力也是造梦的必要支撑。如果没有这种质地纤柔的导电聚合物做可注射型电极, The LINK的突破性就缺少了最重要的材料基础。另一方面,医学、材料学、物理、工学等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科研人员、商人、乃至普通民众共同关注、参与的项目才更有机会创造出超常的成果。 用马斯克本人的话说,一件事只要在物理上无法证明不可行,那就是肯定可以做到的,至于其他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他也正是以这种理念鼓励他的团队,不计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达到目标。这种乘风破浪的精神,可能正是在没有超级英雄也没有超能力的现实中,支持着我们带着效率有限的大脑和容易疲惫的身心,不断勇攀高峰的力量吧。
来源: 十点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