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网龙华渔教育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Getachew Engida,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网龙网络公司首席执行官熊立发表了视频致辞。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Christopher Dede教授,国际教育技术协会首席学习官Joseph South,英联邦学习共同体教育专家Sanjaya Mishra,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Isak Froumin作了线上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网龙网络公司副总裁陈长杰主持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网龙网络公司副总裁陈长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Getachew Engida
Getachew Engida先生表示,可持续发展呼唤创新,创新来自系统性思考,崭新的运作方式和针对复杂问题解决的日新月异的技术。他认为,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任重道远,需要创新合作机制和举措,需要国际社会携手起来,共同释放科技与创新的巨大力量。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网龙网络公司首席执行官熊立
熊立博士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大力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加快资源生产,网龙于去年启动了全球数字教育资源生产基地,开展资源研发、生产,将优质资源输送到更多国家。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Christopher Dede
Christopher Dede教授带来了题为《通过人工智能进行教育设计以增强智力》的主题报告,他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新技术如何在疫情期间助力教育的发展。
国际教育技术协会首席学习官Joseph South
Joseph South先生带来了主题演讲《智慧教育蓝图 国家教育领导者培殖信息时代三个关键点》。他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人员提出了三个建议:打造具有抗压能力的教育系统、重视数字学习环境的建设以及制定前瞻式的国家政策与倡议。
英联邦学习共同体(COL)教育专家Sanjaya Mishra
Sanjaya Mishra先生以《从政策的角度讨论智慧教育》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让所有人获得有质量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制定智慧教育的政策非常必要,而政策制定一定要有底层的参与,同时也要有资金的支持。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Isak Froumin
Isak Froumin教授分享了题为《智慧学校不同模型途径各异》的报告,他结合俄罗斯本国经验,针对智慧学校的不同模型分享了建设思路,为全球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
教师电子图书馆项目发布仪式
论坛上还发布了“教师E图书馆:全球教师数字资源平台”项目(Teacher Capacity Building with AI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 E-library for Teachers)。今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携手网龙共同策划发起了该项目。自项目发布以来,有越来越多合作伙伴加入到创新平台的创建中。截至本次线上发布,塞尔维亚、泰国、突尼斯等国家的教育部,英联邦学习共同体(COL)、阿拉伯教文科组织(ALECSO)、Go-Lab Initiative、Autodesk等国际组织及企业已成为该项目的正式合作伙伴。圆桌论坛
在圆桌论坛中,与会专家围绕“智慧教育与数字资源如何改变教育的未来”展开研讨。大英百科集团首席执行官Jorge Cauz,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中国区图书总监及人文社会科学编辑总监李琰,索尼国际教育总裁、CEO Masaaki Isozu,贝尔格莱德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Danimir Mandic,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泽,乐高教育中国区业务负责人钱非非,网龙网络公司国际教育战略部负责人John Collick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网络部门主任Natalia Amelina主持了圆桌论坛。 延伸阅读雷朝滋:提升智慧教育境界,引领未来教育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虚拟现实“新基建”为教育开辟新境界发展智慧学习,重塑教育未来——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京召开全球智慧教育大会18日已开幕、19日精彩继续(附直播打开方式)20日详细日程及直播打开方式|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会详细日程|GSE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会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是一个综合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育教学实验平台,由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并与网龙华渔联合共建。研究院专注于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规律,打造支持终身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和平台,以切实支持数字一代学习者多样性、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