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这样的经历吗?前一秒刚在聊天软件上跟朋友分享了一款产品,下一秒就能在其他 App 中看到这款产品的广告推送,不了解内情的人说不定还会感慨一句:“好巧哦。”但这真的是巧合?显然不是。如今,越来越多的第三方 App 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收集用户的个人数据,例如性别、年龄、喜好、购物习惯等,再对此进行大数据分析,最后针对用户习性投放不同广告,美其名曰“个性化广告”或“精准广告”。IDFA 就是苹果为应用开发者提供的用于追踪用户的广告标识符,全称为 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以此打通不同 App 之间的广告。但去年 6 月,苹果突然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 IDFA 新政策:在新的 iOS 14 版本中,所有 App 必须征得用户许可,才能对其进行跟踪或访问其设备的 IDFA。苹果此举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 IDFA 这一重大调整,打破了原本庞大且稳固的互联网广告生态,引起 Facebook 等众多平台的强烈反对,也因此导致苹果这个计划一推再推,在今年 4 月才终于在 iOS 14.5 版本中更新了这一功能。如今,距离苹果隐私新规落地已近半年,其影响对于互联网广告行业几乎是一场“大地震”:据广告技术公司 Lotame 估算,仅 Snap、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 这四家提供广告服务的科技平台,今年下半年就已损失近 100 亿美元。
来源: CSDN